快捷导航

《安家》中严叔严婶的悲情:培育分寸感,是每一个中国父母的必修课

[复制链接]
xnbbs2 发表于 2020-3-21 09:12:0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严叔严婶的悲情,

归根结底是分寸感缺失惹的祸

随着《安家》的一天天热播,剧情也越来越精彩。

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老严夫妇,尤其是严叔严婶被亲生儿子儿媳挡在门外的一幕,深深戳中了我的心。

善良老实的老两口,一辈子省吃俭用,起早贪黑,靠一个包子铺在上海奋斗了几十年攒下了三百多万。

为了儿子,一股脑儿把所有积蓄拿出来全款买了房子,结果却落不得住。

何其悲情!何其扎心!

严叔严婶的选择,在中国的社会里不难理解,这样的人更不在少数。我们的父辈总是这样对子女倾其所有,从来没有给自己留过后路。

在他们的脑海里,从来就不曾有过“界限”二字,自己拥有的,那一定要留给子女,自己没有的,也要创造条件满足子女。

但这恰恰就是严叔严婶悲情的根源,也是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——分寸感的缺失。

正如教育学家卢梭曾说过,“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?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。”

好的关系都自带分寸感,父母子女也不外乎此。

分寸感的缺失,

正在蚕食着无数家庭的幸福

分寸感的缺失,可能表现为父母过度的保护和包办。

近日的“孙杨禁赛事件”令人扼腕,其背后,他母亲从小到大对他的养育和教育方式更让人反思。

据称,孙杨妈妈从小十分疼爱孙杨,对孙杨给予全方位的呵护,以至于孙杨上六年级时,鞋带还是妈妈在系。

一直到孙杨长大,她妈妈也未曾放手。孙杨的微博是妈妈在打理;

孙杨的训练、采访、代言等代理合作事宜,是妈妈一手把控;

甚至孙杨屡屡曝光丑闻,孙杨妈妈也是不分青红皂白维护孙杨,指责别人;

还坚持换掉一手栽培孙杨的教练,还曾把记者都赶出训练馆,用水瓶砸记者相机等。

在笔者看来,孙杨妈妈对孙杨的大事小事大包小揽,其实是剥夺了孙杨独立成长的机会,让他没有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,让他不懂得如何与人接触和相处,可以说,让他失去了成为一个独立、成熟和自主的成年人的机会。

不仅如此,孙杨妈妈还太执着于保护孙杨。

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,都会经历大大小小的坎坷。摔了一个跟头不可怕,正所谓,祸兮福之所倚。只要善于总结,善于检讨,说不定将坏事变成好事,人才能逐渐完善自我。

可孙杨妈妈没有这样选择,孙杨一而再爆出丑闻,直到听证会仲裁报告结果出来,他的妈妈依然选择发长文,把所有责任推委出去。

这样做,只会让孩子不懂得反思,不懂得汲取教训,缺少必要的历练,更谈不上成长与完善自我。

父母可能护得了孩子一时,却护不了一世,孩子的人生终究是孩子自己的。过度的包办,毁的是孩子成长的羽毛,过度的保护,毁的是孩子飞翔的勇气。

分寸感的缺失,可能表现为父母过分宠溺的关爱。

笔者从事司法职业,大大小小见惯了太多因父母宠溺子女导致悲剧的真实案例。我们随便以“溺爱”为关键词。

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进行搜索,可检索到700余份裁判文书,详细研究案情,可以看到,父母对子女过度迁就,过度溺爱,导致的伤害案,杀人案不在少数,令人触目惊心。

捷尔任斯基曾经说过:“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,满足他们的任性要求,他们长成就会堕落,成为意志薄弱、自私自利的人。

惯子如杀子,溺爱出逆子。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,父母一味满足给予,极易把子女养成不思感恩的“白眼狼”、“寄生虫”和“啃老族”,极易把父母自己陷入无存款、无房住、无老可养的危险境地,甚至付出健康、生命的代价。

分寸感的缺失,也可能表现为过分严格的要求和控制。

有些父母则走向另一个极端,对孩子百般要求,把孩子牢牢拽在手心里。

不管孩子是否喜欢,非要孩子学钢琴、学奥数、学乐高﹍学什么,什么时候学?家长都替孩子做好了决定,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,常常挂在口边的理由就是“孩子小,什么都不懂。”“我都是为了孩子好。”

这样的父母,极易造成孩子思维呆板、对生活丧失乐趣,逆反心理重等,也很容易形成恶劣的亲子关系。换位思考,如果你做事处处有人掣肘,会不会反感?

所以,不管是过度包办、保护,过度溺爱、给予,还是过度要求、限制,抑或是其他形式,只要是超过了必要的限度,结果往往适得其反。正所谓,成也是爱,败也是爱,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好了分寸感。

把握分寸感,不是不爱孩子,正是为了更爱孩子。

郭晶晶育儿广受赞誉,虽为豪门,却越是简朴,越是有所要求,越是鼓励孩子们努力。

世界上许多顶级富豪,都选择把财产捐给慈善机构,而不是留给子女。正如,大厨戈登•拉姆齐在接受一个采访时称,他过世后,三个子女将只能得到其遗产(5400万美元)的一小部分。拉姆齐解释道:“这些钱肯定不会全给他们,不是我小气,而是不想宠坏他们。”

名人尚且如此,更何况平凡如你我。

孩子从一生下来,就成为一个独立的人。我们父母要做的,是陪他们走过一段人生的旅途。

在这一路上,我们相互给予、相互依靠、相互陪伴,等到了恰当的时机,孩子就会独自踏上他们自己的人生旅途。

我们能给予的是适当的爱、教导、帮助,有所要求,有所限制,有所分寸,让他们拥有自己生存、生活和成长的能力,从来都不是代替、包办或强求﹍

培养分寸感,给父母的三个建议

如今,大多数的中国家庭已经意识到,分寸感的缺失,正是家庭关系不融洽的重要根源。培养分寸感,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。如何培养,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:

培养分寸感,父母最好不要丢了自己的梦想。

不管孩子是否成年,父母们都不要丢掉自己的人生里理想,终日为了孩子的作业辅导焦头烂额,为了子女的房子车子劳心劳力,给一点空间给自己,勇敢去追求自己的梦想。

只有父母自己活出了人生的精彩,才能给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,引导孩子去追求人生的价值。

正如《囧妈》里伊万的妈妈历经千辛万苦,终于在莫斯科的舞台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。这一刻,伊万妈妈全身都闪着耀眼的光芒,伊万也与母亲冰释心结。

不然终有一天,子女不仅记不住你对他全心全意的付出,更有可能指责你的碌碌无为。

培养分寸感,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“不”。

高尔基曾说,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事情。但是教育却是一桩大事,需要有教育的才能和智慧。

正如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》提到,父母爱着孩子,但爱孩子也要把握好尺寸。是的,如果对孩子百依百顺,包办代替,没有原则地迁就,造成孩子“以自我为中心”,不善于替别人考虑,容易形成任性、自私、依赖的性格。

所以,当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,当孩子过度索取的时候,当孩子撒泼打滚的时候,坚定地跟孩子说“不”。

培养分寸感,父母要让孩子懂得感恩。

饮水思源,投桃报李,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﹍我们的先辈一直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。在当下的社会,这一辈较多家庭都是独身子女,更应该大力倡导传统的感恩教育。

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父母以身作则,言传身教,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更有裨益。

增加孩子的仪式感,从小事做起,从一句郑重的“谢谢”开始,让孩子意识到,没有任何一份关爱是理所当然。

都说,父母子女皆是一场修行,孩子成长的路上,我们不妨努力丰满孩子们的羽翼,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,而不是以无节制的爱一点点蚕食了孩子们飞翔的力量,失了彼此的分寸。

声明 本文为家长慧原创文章,欢迎联系转载!

阅读推荐

在看点这里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